TP風格研究所|Less is More 不簡單的極簡主義

▲ Donald Judd, Untitled, 1966(圖片來源:wikiart)
每當提出關於「極簡」的探討,我們就如同站在黑與白、快與慢、Less or More的對立面,試圖用淺碟的語言詮釋,並賦予規則、邏輯,將其定錨,也將自己定位。身處在快節奏、物質主義、過度消費的時代,追求Less is more,將返樸歸真的「斷、捨、離」實踐於日常,是不少人反思後的生活哲思及美學靈感;而現代人所追求的「極簡」與早在1960年代興起的「極簡主義藝術」又有什麼不同?
極簡主義藝術的起源和影響
爬梳當代藝術史的發展脈絡,極簡主義(Minimalism)是1960年代美國興起的藝術流派,它推翻了「抽象表現主義」中帶有英雄色彩的敘事方式,摒除過多的裝飾、細節、情感等元素,讓藝術作品不再具有潛在的意義或更深層的理解,相反地,它將重點放在美學、結構和材料上,專注呈現於真實且單純的樣貌。直到今日,極簡主義的概念超越了單純的美學追求,更是一種對當代社會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反思。
極簡主義源自二戰後的美國,當時能源被大量消耗、物資面臨短缺,人們開始對資本主義產生進行批判和反思,反對奢華、精緻及裝飾性藝術思潮崛起,藝術家們”有意識地”放棄了他們認為陳舊和學院派的藝術,開始質疑不同媒介之間的傳統界限,將幾何抽象(Geometric Abstraction)、構成主義(Constructivism)以及現成品概念融合,成為塑造極簡主義藝術的關鍵起源。
其中,以唐納德·賈德(Donald Judd, 1928-1994)與羅伯特·莫里斯(Robert Morris, 1931 - 2018)為代表的一眾極簡主義擁躉,唐納德·賈德以大型雕塑及裝置聞名,從色域繪畫和至上主義等汲取靈感,開創式提出「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 」的概念,以冷靜、理性的點線面組合,對抗抽象表現主義的豐沛情感現,將藝術創作帶入冥想與超然的境界;羅伯特·莫里斯則以簡單的幾何形狀,摒除隱喻聯想,並專注於藝術作品與觀眾的互動。

▲Donald Judd, Untitled, 1967(圖片來源:juddfoundation)

▲Robert Morris, Untitled (Mirrored Cubes),1965 - 1971(圖片來源:wikiart)
其他著名的極簡主義雕塑家,包括以有序的線性和網格格式雕塑聞名卡爾・安德烈(Carl Andre, 1935 - 2024)、透過素描和雕塑成名的索爾・勒維特(Sol LeWitt, 1928 - 2007),以及使用霓虹燈具創作雕塑裝置而聞名的丹・弗拉文(Dan Flavin, 1933 - 1996)。
除了雕塑外,繪畫也是極簡主義經常出現的藝術形式,像是法蘭克・史帖拉(Frank Stella, 1936 - 2024)以「黑色繪畫」系列被視為極簡主義運動早期的典範之作。其他代表畫家還包括,極簡抽象派畫家艾格尼絲・馬丁(Agnes Martin ,1913 - 2004)、透過形狀簡單與色彩鮮豔的幾何抽象畫聞名的艾斯沃思・凱利(Ellsworth Kelly, 1923 - 2015)、以單色畫聞名的羅伯特·瑞曼(Robert Ryman, 1930 - 2019)。

▲Sol LeWitt, Wall Drawing , 2004(圖片來源:wikiart)

▲Robert Morris, Untitled (Mirrored Cubes),1965 - 1971(圖片來源:wikiart)

▲Robert Morris, Untitled (Mirrored Cubes), 1965 - 1971(圖片來源:wikiart)
提到當代最知名的代表人物,則不能不提到德國工業設計之父迪特・拉姆斯(Dieter Rams)以「少,卻更好 Less, but better 」的設計理念影響了整個世紀的品牌美學,像是APPLE 蘋果公司、BRAUN 百靈 及 Muji無印良品;另一位則是英國知名建築師約翰・帕森(John Pawson),他深受東方禪風的影響強,調以質感、光線、肌理展現出極簡的空間情緒。

▲Dieter Rams的設計十誡(圖片來源:onlyonceshop)

▲Dieter Rams設計的 Universal 606至今仍熱賣甚至影響Muji、ikea等品牌(圖片來源:vitsoe)
極簡主義的特徵|以最簡單的線條,喚起人們觀看世界的方式
過去,有人認為極簡主義是叛逆的,它反對表現主義藝術的情感抒發方式,透過色彩和形狀來傳達最簡單的含義,從美學的角度來看,極簡主義展現了精緻的美感,同時代表著純粹的真理(因為它不假裝成為其他任何東西)、秩序、和諧與簡約。法蘭克・史帖拉(Frank Stella)曾以經典名言「你看見的就是你所看見的。(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see.)」充分闡述了極簡主義的特徵。
在極簡主義中,觀眾感受與體驗是最核心的考慮因素,因此在許多情況下,極簡主義會避開藝術材料,選擇採用製造技術、商業材料和工業製造,目的是為了消除藝術家在作品中留下痕跡,進而讓藝術品自身的美學、結構和形式特質更突出,避免參雜個人的感受,也避免使用顏色來傳達情感或情緒,我們統整了極簡幾項構圖規則:
①減少元素:去除一切不必要的裝飾和細節,只保留最基本的構圖元素。
②使用空間:大量使用負空間(white space),強調元素之間的關係和對比。
③單一色調:通常使用單一或少量顏色,常見的有黑、白、灰和自然色調。
④簡單幾何形狀:使用簡單的幾何形狀如方形、圓形和直線來組成設計。
⑤平衡與對稱:強調視覺上的平衡和對稱,創造穩定和諧的感覺。
極簡主義的反對與批判|缺乏人性的菁英藝術
誠如前段探討,極簡主義的目的是回歸藝術本身,並非表達情感,因此不少人批判極簡主義過於冷漠、缺乏多樣性且難以實現。其中,最普遍的批判是認為極簡主義過於強調純粹的形式和物質性,可能導致藝術變得冷淡和毫無情感。
另一種常見的批判是,極簡主義作品過度簡化的藝術表現,缺乏藝術的深度和多樣性,推崇極簡的同時可能導致藝術變得單一或過於簡單。此外,極簡主義雖看似簡單,但實際上需要高超的設計技巧和深思熟慮的安排,並非易於實現,對於不具該領域背景的人,難以理解極簡主義對概念、形狀和材料的強調,讓藝術無法被大眾所接受,且只對有限的收藏家和策展人群體有吸引力,因此也有人批判極簡主義藝術為菁英藝術。
極簡主義對立風格|極與極的對立面,Less or More?
對比極簡主義強調Less is More,極與極的對立面 More is More 極繁主義,包括巴洛克藝術(Baroque)、折衷主義(Eclecticism)、波普藝術(Pop art)等,則以極致豐富、鮮豔、奢華的風格,展現藝術的多樣性和包容性。源自於17世紀義大利的巴洛克藝術,以浪漫主義為核心,強烈奔放的情感追求,強調豪華、複雜和富麗堂皇的裝飾,尤以法國的凡爾賽宮為其藝術巔峰;折衷主義(Eclecticism)則是19至20世紀初流行於歐美的建築風格,融合各種風格與元素再演化成全新面貌,以 Mix and Match 強調多樣性和創新,代表建築包含巴黎歌劇院、臺灣大學校史館及臺北郵局。
另一個大眾較熟悉的波普藝術(Pop art)又稱普普藝術,源於1950年代的英國,取自「 Popular 」一詞象徵著波普藝術將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融入藝術,以鮮豔的配色、簡約的線條、通俗的大眾商業主題為元素,它挑戰了抽象藝術,反抗當時權威文化和架上藝術的藝術運動,虛無主義、無政府主義是普普藝術的精神核心,最知名的藝術家包含安迪·沃荷(Andy Warhol, 1928-1987)、羅伊·李奇登斯坦(Roy Fox Lichtenstein, 1923-1997)、草間彌生(Kusama Yayoi ,1929-)。

▲法國凡爾賽宮是巴洛克藝術的巔峰之作(圖片來源:wikipedia)

▲Andy Warhol, Marilyn Diptych, 1962(圖片來源:wikiart)
極簡主義轉變|與時俱進的極簡主義,成為影響現代人的主流思維
極簡主義隨著1960年代在 Donald Judd、Dan Flavin 和 Carl Andre 等藝術家的引領下,影響了繪畫、建築、設計、工業等產業。直到1990年末至2000 年初,數位科技踏入此領域,隨著蘋果公司帶領下,將極簡設計應用在使用者界面,極簡設計成為科技產業不成文的美學。極簡主義以美觀、簡潔和實用備受喜愛,被譽為是「以人為本的設計」是最高境界。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,如何用最簡潔、最快速的方式傳達產品的目的,極簡主義成為了當代實用藝術的主流,以下我們統整了當代極簡主義影響的應用範例及著名作品:
① 廣告:
Apple|沒有多餘旁白,直搗產品核心
如同產品精神奉行極簡主義,蘋果廣告向來以簡潔的圖像和文字,突出產品的核心功能和美學,從第一支廣告《1984》及《 Think Different 》深植人心後,蘋果廣告一直為人津津樂道。

▲蘋果1997年最廣為人知的廣告標語(圖片來源:Wikipedia)

▲蘋果最新廣告Privacy on iPhone(圖片來源:Apple YouTube)
② 插畫:
Olimpia Zagnoli|用簡單的線條幾何詮釋時尚
來自義大利的插畫家,使用簡單的線條與幾何形狀,搭配千變萬化的色彩,創造出鮮豔又不失流行的設計感,風格充滿幽默童趣,是時尚圈愛用的插畫家。

▲簡單線條搭配鮮明色塊,簡單又不失設計感(圖片來源:Olimpia Zagnoli)
③ 室內設計:
無印良品Muji|追求「這樣就好」的極簡哲學
無印良品的崛起同樣與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以強調簡約和功能性的家居設計,省略不必要的包裝及加工、沒有多餘的裝飾,追求「這樣就好」的理性滿足感。

▲無印良品最初推出的設計和包裝(圖片來源:無印良品良品計画)

▲無印良品代表商品(圖片來源:無印良品台灣官網)
④ 建築設計:
安藤忠雄|讓光影與風說話的清水模建築
擅長利用清水模巧妙地結合光影、水和風,僅以簡潔的幾何形狀,利用光影的變化創造出動態且變幻的空間,光影的交織讓建築展現最原始、精煉、質樸而內斂的美感。最知名的代表作品「光之教堂」、「21_21 DESIGN SIGHT」、「淡路夢舞台」等。

▲安藤忠雄與作品「光之教堂」(圖片來源: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Tadao Ando)
⑤ 介面設計:
Google Material Design|強調使用者體驗的時代來臨
隨著時代的轉變,強調觀者體驗的極簡主義,也逐漸應用於科技媒介上,最知名的莫過於Google以Material Design作為介面設計,使用簡單的色彩和圖像元素,屏除其他會讓使用者分心的不必要元素,強調用戶友好和直觀的操作體驗。

▲強調UI的設計介面,擺脫不必要的元件與功能,讓觀者使用更直覺(圖片來源:Google Material Design)
極簡主義效益|去蕪存菁的極簡,讓人更專注在生活質量
時至今日,極簡主義已不再是一門藝術風格,現代人所強調的極簡主義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哲學,提倡避免過度消費與浪費,讓生活只留下最重要且珍貴的物品或是人,不少名人像是Apple創辦人賈伯斯(Steve Jobs)和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(Mark Zuckerberg)都是奉行極簡主義的代表人物,而極簡所帶來的好處有哪些呢?
① 提高專注力:簡單的環境有助於減少干擾,提高專注力和生產力。
② 減少壓力:清晰有序的空間能夠減少視覺上的混亂感,有助於放鬆和減少壓力。
③ 可持續性:強調質量而非數量,有助於減少浪費,推動可持續生活方式。
極簡主義插畫|化繁為簡的極簡手法,讓插畫更有靈魂
強調簡潔、清晰和功能性的極簡主義,對於插圖領域有著獨特且深遠的影響力,憑著「刪除冗贅元素或分散注意力的元素,達到純粹的美感和實用性」的特色,無論是商業設計或藝術創作,都讓插圖更能以簡約的筆觸與繪圖傳達深刻的意圖和情感,以下我們歸納出幾個極簡主義插圖的特點:
① 簡單線條:
利用簡單的線條創造鮮明的形象和圖案,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創造出《花生漫畫》(Peanuts)的Charles Monroe Schulz,以簡單的線條搭配生動的對話,沒有多餘的顏色和複雜的背景細節,更能凸顯角色鮮明的形象與特色;近來台日也興起一股極簡線性插畫,像是日本插畫家Yu Nagaba、Noritake、台灣插畫家Johnnp都以簡單的筆觸配合大膽的留白,沒有多餘的細節,營造出一種滿載著極簡風的的卡通風格。

▲Charles Monroe Schulz利用簡單的線條讓插畫角色徐徐如生(圖片來源:Peanuts Studio)

▲強調「Less is More」的極簡線性插畫,利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更多故事(圖片來源:Yu Nagaba、Noritake)
② 有節制的配色:
極簡主義傾向於有限的配色,常以單色或少量顏色來極強調色彩的對比和簡潔性。像是前面提及到的Olimpia Zagnoli 就以簡潔的色塊搭配鮮明的顏色,即使有強烈的對比感也不突兀,反而更具有高度辨識度。

▲強烈的對比色彩,加上簡單的色塊線條,讓插畫想表達的意境更加明確(圖片來源:Olimpia Zagnoli)
③ 使用大量負空間:
在設計插畫上大量使用負空間(white space)來強調畫面,能讓觀者能專注集中在主題上,也能創造視覺上的平衡和寧靜感,而White Space非指定是白色,而是一種顏色或是材質(texture),不包含畫面元素像是文字、圖片等內容的留白。
像是日本插畫家Yusuke Nakamura常透過空白平衡畫面;法國插畫家Malika Favre善用負空間和簡潔的線條配色,讓視覺帶有濃濃的法式風情。以色列插畫家Noma Bar的插畫則以極少的細節及負空間而聞名,作品具有雙重含義和深刻的視覺效果。

▲Yusuke Nakamura在畫面中使用留白,凸顯主題同時也讓畫面更加平衡(圖片來源:@yusuke_nakamura_jp)

▲Malika Favre利用大量的負空間及少量配色,讓畫面更具張力。(圖片來源:Malika Favre)

▲Noma Bar透過負空間及簡潔的線條,讓作品充滿故事性(圖片來源:Noma Bar)
④ 簡單幾何形狀:
利用基本的幾何形狀如圓形、方形和三角形來吸引讀者視覺,可為畫面帶來有序的平衡感,而不模糊設計焦點。譬如Piet Mondrian便以最基本的方格、黑線、三原色,創造出極簡的抽象插圖。

▲Piet Mondrian使用水平和垂直的線條,及基本的幾何形狀和原色來展現他對平衡的追求(圖片來源:wikiart)
極簡主義插圖的優點|簡潔俐落讓視覺主題更突出
因應龐大的視覺資訊轟炸及ai時代來臨,為了讓能夠快速被看見且記憶,而不會輕易被取代,極簡主義勢必成為插畫領域的未來主流,我們認為有三大好處:
①提高訊息的傳遞:簡潔的設計讓觀眾能夠快速理解和吸收信息,避免視覺疲勞和干擾。
②強化視覺識別:簡單的圖形和顏色有助於創造強烈的視覺識別,讓作品更容 易被記憶及辨認。
③增加設計的持久性:極簡主義的設計通常不會過時,能夠在長時間內保持其美學和功能性。